又一年,“薪”愿達成!收入翻五倍不是夢
“每個月多了1500元錢!”觥籌交錯間,葉麗在杭州臨安和家人分享著漲薪的喜悅。這是她進入浙江聚弘凱智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弘凱”)后的第6個春節,就在一個月前,她經歷了入職后的第6次崗位調整。
工作中的葉麗。
另一邊,她在麗水的父母發現卡里打進來500元。一問才知道,女兒獲評企業2024年度優秀員工,每個月公司發放500元作為父母贍養金,為期一年。這份意外的驚喜,讓年味更加濃郁了。
薪資的上漲,意味著更多的責任與壓力。這不,剛剛還在席間和親友話家常,接了一個電話,葉麗就開始忙活起來。“我現在崗位是售前技術支持,目前只有我一個人。只要有需要,隨時隨地都在崗。”
細細數來,這6年來的每一個春節,都見證了葉麗一次次的“薪”愿達成。從最初的接線女工,到質檢員、工藝員、技術內勤,再到技術工程師、售前技術支持,薪資曲線呈直線上升趨勢,翻了5倍有余。
“我們這個行業,很多工作是帶電作業,所以不太有女孩子去做。記得我剛剛去車間操作的時候,大家都很驚訝。”葉麗笑著說,“我可是持證上崗的呀!”高級電工證、特種作業證、中級工程師證、二級建造師證……每一本證書,都是她一步一個腳印通過技能改變命運的底氣。
更令她慶幸的是,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得到公司的支持與反饋。“不僅有技能津貼、學歷津貼、職稱津貼,職務提升也有不同的通道可以選擇。我還獲得了股權激勵,有1萬股呢,每年都能拿分紅。”
不止是葉麗,過去的2024年,對聚弘凱的所有員工來說,都有了“薪”變化。“2023年,我們的年人均工資是12.9萬元。去年,這個數字提高到了13.8萬元。”公司工會主席駱柏祥說。
追溯起來,聚弘凱在2020年初就曾做過一個溫暖人心的決定: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形式開展工資集體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待崗期間計件制員工在基本工資基礎上增加800元,月薪制人員按正常工資100%發放”,成為當年杭州市首個“云協商”案例。
此后,聚弘凱又實施了共同富裕計劃,并把能級工資納入集體協商內容。比如:員工拿到中級職稱每月可獲300元的津貼,正高級每月則有1000元的津貼。又比如:在不同級別的技能大賽中獲得規定名次的,每月有500元的津貼,為期一年,以父母贍養金形式發放。這在員工中廣泛樹立起了重技能、強技術的勞動觀,成效顯著——公司人才密度從2020年的35%左右升至現在的46.6%。
“去年還進行了薪酬制度改革,對技術部門和研發部門的工程師,薪資幾乎是不封頂的!”駱柏祥舉了個例子,“原先20多萬元年薪的工程師,現在有的人能拿到40萬元一年,已經到了我們總經理的薪酬級別了!”
對36歲的葉麗來說,她職業生涯的上升期才剛剛開始。對成立僅10年的聚弘凱來說,技能人才實現自我價值的每一步,都將成為企業行穩致遠的基石。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吳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