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逐步修復,國產模擬芯片擺脫“低價絞殺”
關鍵詞: 模擬芯片反傾銷 國產模擬芯片 通用接口芯片 柵極驅動芯片 模擬芯片行業復蘇
過去3年,我國模擬芯片行業深陷海外巨頭“低價絞殺”困局。2022~2024年,美國相關模擬芯片對華出口量增價跌,進口價格累計降幅超五成,導致國內同類產品毛利率大幅下滑,企業被迫卷入“以價換市場”的惡性競爭。一邊是全球半導體下行周期中海外巨頭瘋狂“去庫存”,一邊是奪取國內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國模擬芯片企業如何立足?國產廠商期待的公平競爭的“防護墻”如何筑成?行業緩慢復蘇的當下,反傾銷立案調查又將對模擬芯片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3年“腰斬”降價,傾銷幅度超300%
商務部日前連發兩條公告,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就美國對華集成電路領域相關措施發起反歧視立案調查。市場反應很迅速,周一(15日)開盤后,A股模擬芯片板塊大漲,納芯微、思瑞浦開盤后“20cm”沖高、上海貝嶺截至收盤漲停;與之相對,德州儀器(TXN)、亞德諾(ADI)盤前跌超2%......
商務部公告顯示,7月23日收到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代表國內相關模擬芯片產業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相關模擬芯片進行反傾銷調查。江蘇省半導體行業協會提交的申請文件指出,相關美國生產商包括四家,分別是德州儀器、亞德諾、博通、安森美。申請書表示,此次申請調查的產品為相關模擬芯片中使用40nm及以上工藝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Commodity Interface IC Chip)和柵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 IC Chip)。初步證據顯示,原產于美國的申請調查產品對華出口的傾銷幅度高達30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商務部調查確定的傾銷調查期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業內人士很熟悉,2022年Q4開始,正是全球半導體下行,模擬芯片廠商對外最多的訊號就是“去庫存”。但幾乎同一時間,我國汽車市場涌現巨大增長與旺盛需求,成為海外巨頭抵消業績下滑的主要方向(與本次調查產品應用于汽車及工業產品相印證)。模擬芯片業內人士陳理表示:“這一期間模擬芯片行業產能過剩,進口芯片的低價傾銷,進一步惡化了市場競爭環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13日答記者問時指出,申請人提交的初步證據顯示,2022至2024年,申請調查產品自美進口量累計增長37%,進口價格累計下降52%,壓低和抑制了國內產品銷售價格,對國內產業的生產經營造成損害。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申請調查產品平均價格分別為3.36元/顆、2.21元/顆和1.62元/顆,而2023年、2024年與上年相比分別下降34.32%和26.57%,2024年相比2022年累計大幅下降51.77%!
上述現象導致我國國內同類產品毛利率大幅下降。2023 年相比2022年,國內產業同類產品的加權平均單位內銷毛利潤下降了40.86%,其中通用接口芯片的單位內銷毛利潤下降了 33.07%,柵極驅動芯片的單位內銷毛利潤下降了49.03%。
美國是全球相關模擬芯片最大的生產國,其相關模擬芯片的合計產能占全球相關模擬芯片總產能的一半以上。 美企大幅“去庫存”的同時,大幅降價搶占市場,國內企業被拖入“你降我也得降”的競爭困局,模擬芯片淪為過去數年競爭最激烈的半導體賽道之一,申請調查產品的大量、低價傾銷進口對國內同類產業造成了明顯的不利影響。
作為印證,德州儀器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40.1億美元,同比下降約2%,環比下滑3%;凈利潤12.05億美元,同比下降12%。但德州儀器在中國市場的收入環比和同比均有提升,其首席執行官Haviv Ilan曾表示:“從半導體應用領域看,中國市場的收入增長主要源于車用半導體和消費用半導體。”
模擬芯片緩慢復蘇,國產廠商盈利修復
商務部宣布反傾銷調查后,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等紛紛聲明支持。其中,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呼吁,半導體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贊成并鼓勵企業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平等互利的國際合作,按照市場規則良性競爭,共同推動半導體產業進步。
世界半導體貿易組織(WSTS)統計,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 3460億美元,同比增長18.9%(其中模擬芯片增長4%)。而從晶圓代工端看,發展趨勢亦相當明朗,中芯國際今年第二季度業績說明會透露,按平臺看,模擬芯片需求增長顯著。其中,廣泛應用于手機快充、電源管理等領域的模擬芯片正處于國內產品加速占領市場階段;華虹半導體也提到,用于電源管理芯片的BCD平臺增長最快,2025年產能同比增長20%。
此前,集微網觀察模擬芯片廠商2025年半年報發現,希荻微以102.73%的營收同比增速領跑,思瑞浦、納芯微分別以87.33%、79.49%的增速緊隨其后;從毛利率看,圣邦股份、思瑞浦、帝奧微等毛利率均超45%。
不少企業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的同時,亦有相當企業扭虧,開始盈利修復——今年上半年,納芯微營收同比增長顯著,帶動虧損減少;思瑞浦歸母凈利潤達0.65億元,同比大幅扭虧;晶豐明源利潤總額較上年同期實現扭虧轉盈。市場種種表現指向一個結論:今年上半年,在全球消費電子需求平穩,汽車電子穩健增長的背景下,模擬芯片行業正緩慢復蘇,相關企業步入盈利修復通道。
集微網觀察,隨著反傾銷立案調查、反歧視立案調查的展開,我國模擬芯片產業的公平競爭環境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國產模擬芯片廠商在擺脫“價格戰”損害的同時迎來更多市場空間,逐步修復盈利;而隨著國內并購整合新一輪浪潮的到來,“大而不強、多而不精,高端失守”或得到改善,直至在市場競爭中誕生強者。模擬芯片業內人士提醒:“技術短板不會一蹴而就,產業規模差距仍很大。不過下游客戶端多給予國產芯片應用機會,國內芯片行業也可以做出更多貼近應用的特色產品。”
“近年來,如德州儀器等海外大廠擴產積極同時在國內市場廣泛采取積極的價格措施以搶占丟失的市場份額,導致模擬芯片領域的國產替代節奏放緩,同時國內外廠商盈利均承壓,”中信證券認為2025年初至今,模擬芯片板塊在整個半導體板塊中相對滯漲,目前產業及政策趨勢正驅動模擬芯片板塊基本面持續上行。其看好模擬芯片國產替代進一步加速,且相關本土廠商有望獲更好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