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少軍最新發聲:亞洲應逐步脫離英偉達GPU
關鍵詞: 魏少軍 擺脫英偉達GPU依賴 中國AI技術風險 自主芯片產業前景 人工智能算法突破
近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在新加坡出席一個行業論壇時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應考慮逐步擺脫對英偉達GPU在人工智能開發中的依賴,以降低對美國技術的過度依靠。他指出,亞洲企業在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模型的開發過程中,若一味模仿美國使用英偉達GPU的做法,可能面臨嚴峻的技術風險。
作為長期為相關部門提供政策建議的專家,魏少軍教授強調,如果繼續依賴美國的現有技術路徑,將可能對亞洲國家的人工智能發展造成嚴重后果。他所指的“致命”風險,主要源于近年來美國對中國獲取高端AI芯片的持續限制。這些限制措施使中國企業在獲取英偉達人工智能加速器方面面臨困難,而中國當前的芯片制造技術整體仍落后于世界最先進水平數年。
不過,中國企業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也展現出一定的適應能力。今年年初, DeepSeek的新技術方案表明即便在缺乏最先進AI芯片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仍能實現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和突破。與此同時,英偉達的H20芯片在年內經歷了從被禁止出口到中國后又恢復許可,再到其安全性遭到中國方面質疑的歷程,使得國內科技公司在是否繼續采購該產品上保持謹慎態度。
魏少軍教授建議,中國應將重點轉向研發專為人工智能大模型開發而設計的新型芯片,而不是繼續沿用最初為游戲和圖形處理設計的GPU架構。他未具體說明新架構的技術細節,但明確表示,這種轉型將有助于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
盡管長期面臨來自美國的技術封鎖,魏少軍教授仍對中國自主芯片產業的發展前景保持信心。他表示,中國具備建設自主芯片產業的能力和資源,未來有望在芯片技術領域實現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