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總結:2021年中國大數據市場回顧及2022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關鍵詞: 大數據
中商情報網訊: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時期,各省市多次提到大數據行業,強調要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強化算力統籌智能調度,建設若干國家樞紐節點和大數據中心集群,建設E級和10E級超級計算中心。鼓勵企業開放搜索、電商、社交等數據,發展第三方大數據服務產業。加強宏觀經濟治理數據庫建設,提升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手段輔助治理能力,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
一、大數據的概況
(一)大數據的特征
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是指超過傳統數據應用軟件處理能力的大量、復雜數據集合。大數據技術指從海量數據、種類繁多的數據中快速且準確獲得有價值信息的技術能力。大數據規模大且傳輸速度要求高,其特征通常可概括為五點,即規模、快速、多樣、價值、準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大數據政策發展歷程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三)大數據產業鏈結構圖
從大數據產業細分領域來看,可以大致分為數據源、大數據硬件支撐層、大數據技術層、大數據交易(應用)層。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四)大數據產業生態鏈
大數據產業鏈可以從數據源、大數據產品、大數據服務應用這三大塊來講。目前,我國的數據來源包括政府部門、企業數據采集及供應商、互聯網數據采集及供應商、數據流通平臺等。而大數據產品包括大數據平臺、云儲存、數據安全等基礎軟件產品;加工分析、解決方案等軟件產品;大數據采集、接入、存儲、傳輸等硬件設備產品。大數據服務方面,主要為應用服務、分析服務、基礎設施服務等供應商。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大數據市場現狀
(一)大數據產業布局
從大數據產業地圖來看,當前大數據產業的地域布局中,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相對較發達,大數據產業的上市企業多分布在北京以及東部沿海地區,其中主要以北上廣地區分布居多。據產業地圖顯示,北京市大數據產業上市企業數量最多,達到了37家。其次,廣東省為21家;上海則為10家,其余省份的大數據上市企業均在10家以下。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二)大數據產業規模
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產業規模日趨成熟。在互聯網快速普及、物聯網加速滲透的背景下,PC、手機、傳感設備等全面興起,推動全球數據呈現倍數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龐大的數據基礎。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逐漸增長,2020年大數據產業規模超1.1萬億元。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將達14224億元。
數據來源: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數據細分市場情況
細分來看,未來大數據產業中應用層的規模將占比最大。目前,大數據廣泛應用在工業、企業管理、交通、金融、醫療等方面,但應用深度仍有待挖掘。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未來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管從縱向或是橫向來看都將更加廣泛,規模擴大。
除了應用以外,大數據產業衍生的其他產品也將不斷擴張,市場規模排名第二。硬件、技術作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大數據產業規模中占比不小。而數據的來源、采集以及交易方面的市場占比則相對較小。
2020年,大數據硬件在中國整體大數據相關收益中將繼續占主導地位,占比高達41.0%;大數據軟件和大數據服務收入比例分別為25.4%和33.6%。而到2024年,隨著技術的成熟與融合、以及數據應用和更多場景的落地,軟件收入占比將逐漸增加,服務相關收益占比將保持平穩,而硬件收入在整體的占比則將逐漸減少。硬件、服務、軟件三者的比例將逐漸趨近于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大數據產業應用市場占比
從應用領域來看,目前大數據最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未來,隨著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覆蓋范圍變得更大,其他領域的領域將加強。
其中,政府部門大數據技術應用的占比將提高至一位。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政府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進行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逐步加深,未來有望超越金融行業,成為大數據產業應用最方面的領域。金融領域位居第二,依然是大數據技術應用廣泛的行業之一。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五)大數據企業規模
目前,我國大數據企業規模為10-100人的小型企業占主導地位。數據顯示,我國大數據領域的企業超3000余家,而超70%的大數據企業為10人至100人規模的小型企業,在產業蓬勃向上的發展階段離不開中小企業發揮其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作用。政策上伴隨“新基建”成為拉動國內經濟發展的新一輪驅動力,大數據中小企業面臨的外部市場環境和依托的基礎設施也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影響企業規模分布。
數據來源:IDC、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六)大數據企業分布
目前,我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受政策環境,人才創新,資金資源等因素影響,北京大數據產業實力雄厚,大數據企業數量約占全國總數的35%。
2020年,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熱潮興起、數字中國建設走向深入,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各區域更重視大數據發展與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緊密結合,同時各級政府也都更積極地探索數據驅動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
數據來源: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大數據行業發展趨勢
(一)技術趨向多樣化
目前,大數據相關的技術和工具非常多,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未來,還會繼續出現新的技術和工具,如Hadoop分發、下一代數據倉庫等,這也是大數據領域的創新熱點。
(二)基于云的數據分析平臺將更趨完善
企業越來越希望能將自己的各類應用程序及基礎設施轉移到云平臺上。就像其他IT系統那樣,大數據的分析工具和數據庫也將走向云計算。大數據要走向云計算,還有賴于數據通信帶寬的提高和云資源池的建設,需要確保原始數據能遷移到云環境以及資源池可以隨需彈性擴展。
(三)市場空間巨大,增速較快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服務市場空間大、增速快。隨著政府、金融、企業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再加上3G/4G、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網絡架構的迅速演進和網絡應用的不斷豐富,企業、機構對于數據中心服務市場的需求明顯增加,對數據中心服務的依賴度不斷提高,市場將迎來廣闊的發展良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