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OLED顯示材料再填新產能
關鍵詞: OLED 顯示材料,奧來德,國產化,市場規模,產業發展
7月10日,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吉林奧來德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OLED顯示用關鍵功能材料研發及產業化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在長春北湖正式開工。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奧來德北湖新工廠將打造世界領先的材料開發中心及產業化中心,重點布局光敏聚酰亞胺材料、薄膜封裝材料、低溫彩色光刻膠、有機發光材料等關鍵品類。項目占地13.6萬平方米,將分批分期投資建設,規劃產能達千噸級。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際一流的OLED材料研發與生產基地,大幅提升產能與技術水平,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關鍵保障。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新清表示,我國雖已是全球最大面板生產基地,但部分關鍵材料仍依賴進口。奧來德在有機發光材料、光敏聚酰亞胺材料等領域的國產化成果顯著。此次新工廠建設,將助推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加速實現從“材料進口”向“材料國產”的轉變。
OLED面板需求加速滲透智能終端,將帶動OLED材料市場穩步增長。
根據群智咨詢(Sigmaintell)數據,預計2025年,中國大陸OLED有機材料市場規模將達74億元,同比增長30%。未來,在需求持續增長、國產化進程加速以及本土廠商技術能力與成本控制力提升的共同驅動下,中國大陸OLED有機材料產業有望實現從“補位”向“引領”的躍遷。
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OLED終端材料市場,海外廠商仍占據主導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大陸材料企業正快速崛起,其全球OLED終端材料市占率已從2022年的1%躍升至2024年的11%,呈現強勁追趕勢頭。相較之下,韓國、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材料強國雖份額仍高,但增速趨緩。
群智咨詢(Sigmaintell)分析認為,從供需兩端看,OLED材料國產化已進入加速兌現期。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成本波動,國產材料廠商正憑借技術平臺、客戶協同與政策支持三重優勢,不斷向上突破。2024-2026年是國產OLED材料完成“驗證導入—規模放量”的關鍵階段,中國市場將成為全球顯示供應鏈重構中的重要一環。
責任編輯:谷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