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發蚊子大小仿生機器人
關鍵詞: 仿生機器人 微機電系統 軍事偵察 工業檢測 生物仿生學
近日消息,國防科技大學成功研發出一種僅有蚊子大小的仿生機器人。這項技術融合了微機電系統、材料科學及生物仿生學,實現了從結構設計到動力系統的全面創新。
據悉,這款仿生機器人,其翼展僅3厘米,重量不足0.3克,是目前全球最小的全自主飛行仿生機器人之一,不僅在外形上與蚊子極為相似,更在運動模式和環境適應性上具備了驚人的生物擬態能力,其模擬蚊子飛行機制,具備懸停、轉向、低空俯沖等復雜機動能力,適應狹窄空間 。
在軍事應用層面,這款微型仿生機器人展現出巨大的戰略價值。其微小的體積和輕盈的質量使其成為戰場上理想的“信息尖兵”,能夠潛入敵方陣地,穿越狹小縫隙,繞過嚴密防線,憑借內置的微型傳感器和高清攝像裝置,將關鍵情報實時回傳。
此外,該機器人還可以集群作業,通過協同配合,對敵方重要設施、兵力部署等進行全方位偵察,而敵方卻很難察覺這些“不速之客”的存在,極大提升了戰場信息獲取的效率與安全性。
這款機器人采用碳纖維打造堅固輕巧的外殼,并搭載自主設計的芯片和定制化電池,通過藍牙遙控實現靈活操控。盡管目前處于測試階段,但已展現出在復雜環境下執行任務的潛力,如深入航空發動機內部進行精密檢測、穿梭于狹小管道完成探查工作等,可應用于工業檢測、應急救援等民用領域。
中國在微型仿生機器人領域的探索并非孤例。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閻曉軍教授及其團隊設計了一款名為“BHMbot”的仿生機器人昆蟲,能夠以比蟑螂更快的速度進行超快無繩運行,并具有更好的轉彎敏捷性。
這款機器人是一只2厘米長、重量不到2克的昆蟲機器人,其垂直投影面積大約相當于兩個指甲蓋的大小,可以穿過狹窄的空間,到達指定位置執行特殊任務,通過商業MEMS麥克風,它可以成功收集埋在積木中的藍牙揚聲器的SOS聲音信號,并將聲音數據傳輸到計算機并轉換為真實聲音。
這些仿生機器人的誕生,標志著微機電技術與生物仿生學的里程碑式融合,其“隱蔽偵察+狹空間作業”的雙重能力,將重塑軍事與民用領域任務范式,在災難搜索和救援以及機械設備結構檢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