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芯片制造部門面臨70億美元運營虧損,積極尋求轉型突破
據英特爾公司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其芯片制造部門在2023年運營虧損高達70億美元,營收同比下降31%。面對如此嚴重的虧損,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虧損部分原因是英特爾過去在晶圓代工業務上的失誤,導致約30%的晶圓生產外包給其他代工廠,如臺積電等競爭對手。
面對虧損,英特爾公司并未氣餒,而是積極尋求轉型。蓋爾辛格表示,公司已開始投資荷蘭公司ASML的極紫外(EUV)光刻機技術,以提升芯片制造工藝。此前,英特爾曾拒絕采用EUV技術,但現在看來,這一投資決策有望助力英特爾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據悉,EUV光刻機技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點,可以幫助晶圓代工廠更實惠地量產芯片。英特爾預計,到2027年,EUV光刻機的成本效益將幫助公司實現收支平衡。此外,英特爾還計劃在美國四個州新建或擴建晶圓廠,并依據美國芯片法案(CHIPS Act)獲得最高85億美元的政府資金支持。
在市場競爭方面,英特爾也在努力爭取更多客戶。目前,微軟已成為英特爾的代工客戶之一。然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英特爾還需在技術創新、產能擴張、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下功夫。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英特爾芯片制造部門的虧損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全球半導體產業變革的一個縮影。隨著我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英特爾需要加快轉型步伐,以應對來自各方的競爭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英特爾芯片制造部門面臨巨額虧損,但公司整體實力依然雄厚。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領域,英特爾依然擁有廣泛的市場份額和領先的技術優勢。因此,在經歷短暫的虧損之后,英特爾有望通過一系列轉型舉措,重回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巔峰。
總之,英特爾芯片制造部門運營虧損70億美元的消息,既揭示了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也反映出英特爾公司轉型發展的決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英特爾能否重振雄風,值得關注。
